前兩篇:
1.https://reurl.cc/MZXnem(前言篇)
2.https://reurl.cc/9Z1geX(飼育紀錄1)
---------------------------------------------------------------
本篇開始
2020/12/31
這天看了下蟲況
結果發現25g那隻公蟲死在上面了QAQ
看起來是拒食問題,這沒有立即發現就掰了
只能謹記,之後換菌後幾天都要密切觀察狀況
另外兩隻自宅無溫控的都有食痕,應該是不用擔心
只是21g那隻剛放下去有亂鑽一兩天,希望別掉克太多才是
大概整理一下目前飼育週期與溫度,目前幼蟲期約4個月
溫控的A自9/25後便在溫控22-23度環境下生長
自宅無溫控組
9月底10月初:室溫約27-29度
10月中底:室溫約27-28度
11月初:室溫約26-28度
11月中底:室溫約25-27度
換第二瓶菌
12月初:室溫約24-26度
12月中:室溫約23-25度
12月底1月初:室溫約19-24度
----------------------------------------------------------------
2021/1/22
這次換A公的菌,沒想到過了兩個月,重量不增反減阿TAT
A公剩下13g的重量,所以也不放溫控了,直接拿回家飼養
現在折損最大的C公,一開始寄予厚望的A公看起來也不堪重任
唯一的希望就是D公了
目前D公從瓶身外還能看見存活,現在只希望牠至少能維持21g的末重到羽化阿
預計2月更換D公菌瓶,到時見真章囉
統計一下,到1月底飼養約4個月(含L1未入菌時期,幼蟲期約5個月)
A公--13g
B母--12g(2020/11/20測得)
C公--死亡QQ
D公--21g(2020/12/5測得)
----------------------------------------------------------
2021/1/30
看到D公菌瓶有黃化發菇出水現象(整個1月氣溫都在24度以下,但室內從18到24度波動還是頗大),加上好奇心作祟
反正提早買了菌,就比預定提早1周換菌囉
畢竟是僅存公蟲唯一希望,開挖的時候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答案揭曉
真令人感動QQ,居然還逆勢成長2g
現在只希望牠守住這重量了,然後能平安羽化
小結一下,目前A公和D公都吃到第三瓶,B母則是第二瓶(而且菌況良好,希望是居食而不是又死在裡面)
重量分為
A公13g
B母12g(11月底測)
D公23g
預計也都會是最後一瓶,等到3月底如果沒化蛹,應該也會用木屑催蛹了
畢竟到時是決勝負的關鍵,萬一用菌內部溫度過高,導致功虧一簣,那真的是欲哭無淚
養到目前,希望是能藉由這次飼養試試看
在沒溫控狀態下,只要挑對時間入菌,是不是也能養出破70mm個體
也給想養中日大、或其他大鍬屬卻因沒溫控而猶豫的新手、小資朋友們,一個可以參考的經驗
但願能夠圓夢啊
(註1/31日看到D公鑽入菌瓶最底部安頓下來了,也沒亂鑽爆走,應該不會像C公一樣發生拒食而亡慘劇,可喜可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