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0935983_882558449252043_7438098514261736815_n

前言

基於對南洋大兜的喜愛,過去也不乏飼養南洋大兜的經驗

但因為溫控問題,總是沒辦法成功養出長角

經過多次爬文後,了解CA是所有南洋中最容易長角的亞種

甚至只要食材對了,容器夠透氣還能不溫控養出長角個體

而CA當中又以產自蘇門答臘、婆羅洲的CAK(Chalcosoma atlas keyboh),為市面上最常見的產地,取得也最為容易

所以這次就藉機入手了一對,開啟了從繁殖開始的飼育紀錄

-----------------------------------------------------------------------------

正篇

2021/2/21

收到成蟲時,兩隻成蟲都屬剛過蟄伏,剛剛開吃階段

母

(母蟲約48mm,體表有細毛摸起來刺刺的)

公

(公蟲有85mm+的大小,以CAK來說算大型了)

所以大概放置1個禮拜後才讓牠們交配

賣家的說法是南洋熟的快,而且盡量在成熟後投產,否則爛蛋率極高

這個說法我自己是蠻採信的,養越來越多蟲後,發現過往書上或蟲店教的那套

開吃後1個月以上再交配投產的說法,並不適用在每種蟲身上

尤其C屬M屬這種平均壽命不過半年的物種,若等過蟄伏後1個月再交配投產

蟲往往已經過了最強盛的狀態,產量都不會太好

我自己的標準會是當母蟲可以一晚吃乾一個16g果凍

隔天早上還會看到牠戴著被鑽爛果凍殼趴趴走的狀態時,就是繁殖的最好階段

2月21日收到成蟲,兩隻都約莫是2月15號左右過蟄伏的

所以我預計再一週便執行繁殖計畫,等待期間則持續觀察蟲的進食狀況

---------------------------------------------------------------------------

2021/2/26

觀察公母蟲活動力,食量都非常正常狀態下,這天讓牠們交配了

161356927_1675913602612539_5896065000335510024_n

161426493_757064418329152_6722281818159473948_n

160998113_293665028779292_8600689839619479473_n

交配過程其實非常迅速,約莫10分鐘左右

但南洋大兜本來就是快槍俠,這個時間是挺正常的

接著馬上布置產房

161247755_806600800210415_7555432246778287014_n

這次使用XL號飼育箱投產,填滿約是10L土壓緊的程度

使用的是相當便宜的喜蟲活菌土

不像毛象大兜母蟲超大一隻,所以產房底面積要夠大

CA母蟲體長不過4~5cm左右,只要遵守土深超過15公分,底部5公分左右壓實的原則

預計都能順利產卵

相隔約1週,決定來採卵,確認母蟲生育能力是否正常

常有人說南洋大兜不要採卵,容易爛蛋

我過往自己繁殖CAM和CCC的經驗,的確採卵後都全軍覆沒

但這次我決定調整一下保存方式,應該能解決爛蛋問題

詳細保存方式是:

保存卵的土保持一定厚度並壓實(到這裡和一般蟲卵保持模式差不多)

而不同的做法是使用保鮮膜包覆容器,隔絕外界空氣,避免水分喪失

至於有沒有效,過幾天便見真章

169683236_778860236091718_4063064283409067257_n

-------------------------------------------------------------------

2021/3/16

經過近兩週後再看,果然卵都有成功膨脹,我的猜測有機會是對的

170154984_749386072446105_1737933153451005524_n

(因為卵室挖比較深,所以看不太到卵,但右上那顆卵明顯可看出已膨脹)

我認為南洋大兜的卵在孵化階段,比起其他大兜卵,更需要保持適合濕度才能成功發育

如果有採過南洋大兜卵,就能發現不規則形狀的卵比起牠種多上不少

所以我猜測南洋大兜的繁殖系統和所產下的卵

比起其他大兜類本身就更加脆弱(或許是天生基因或生活條件導致?又甚至和超短交配時間有關?有賴專業人士研究)

然而這些卵在適合條件保存下,是可以成功發育並長成健康幼蟲的

而保持穩定濕度,本來就是蟲卵得以健康發育的首要條件,使用保鮮膜阻絕水分流失,不失為一好方法

當然,除了濕度外或許還有其他變因,例如卵熟成時的溫度條件

這次是在二月底三月初著手繁殖,氣溫是舒適的25~27度,本就適合卵的發育成熟

過去失敗的CAM投產經驗,是在8月份,室溫32度下進行,或許也是失敗主因

總之,要繁殖南洋需比其他兜蟲更下一點心思,如何維持適當溫濕度,比採不採卵的決定更重要

約莫3月10號附近又再採了一次卵,兩次下來採了約25顆的卵,也都有順利膨脹成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採完卵後再投產,我都有讓母蟲補配

如前所述,南洋交配時間短,我猜測也許儲精量也會比較少

所以我想每次投產前都補配或許也能減少空包彈、爛蛋的出現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猜測,不過依過往繁殖毛象經驗,補配的確會讓下一次生產質量都更好

所以還是遵循了這個原則,希望能有好的結果

順利的話預計4月初,第一批幼蟲就會孵化出來,到時再來檢驗看看

--------------------------------------------------------------

2021/4/4

趁著連假確認一下第一批(2月底3月初)投產的卵況,預計也該孵化了

我總共重複投產/採卵這樣的程序3次,每次間隔約1週,產房條件也都一樣

3次下來產量都差不多,1次約莫12隻(其實是可以繼續操作下去,到4月初母蟲活力仍然很好,但對目前的我來說生多也麻煩)

這次開箱第一批12隻幼,成果揭曉.......

幼

總共孵化10隻,但其中一隻已經黑掉,所以正如照片顯示有9隻L1幼蟲

孵化率10/12,生存率9/12,以爬文讀到資料來看比率,也算成功了

事實證明南洋也是可以採卵的,而且採完後卵的孵化率也不致太差,只要符合下列要件:

1.成蟲足夠成熟健康,也不會太老,每次投產前都補配

2.採卵後濕度必須維持住,也因為卵不會呼吸,在孵化前使用保鮮膜隔絕水氣流失是可行的

3.溫度適宜,不超過30度(此乃個人經驗,非必然有賴更多樣本數確定)

上述第1點是我繁殖毛象得到的經驗,補配能讓下一次投產孵化率提升,我想在南洋身上應當也適用

第2點其實和第3點也有些關聯性,畢竟如果用不通風的容器裝卵又過於悶熱,光邏輯上也知道卵不會健康孵化

接著是4月中確認第二批、第三批孵化狀況,但以卵都有成功膨脹發育來看,孵化率和存活率應該也不會太差

預計整體應該會存活25-30隻幼蟲,也夠我飼養和做公關了

南洋CAK繁殖紀錄先到這裡,未來或許會有飼育紀錄,一切隨緣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飼育紀錄 外國產 兜蟲
    全站熱搜

    peterw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