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年8月底

從朋友那取得3隻一齡幼蟲,種源聽說是相當不錯,種公蟲達到57mm+

取得時使用140cc布丁杯飼養,食材是產房木屑

9月中旬,透過爬文大致了解鹿角的食性,使用放置超過4個月的雲芝老菌

並以接近1:1數量混中度發酵木屑(板橋某蟲店日本木屑最便宜那款)

由於幼蟲仍然屬於一、二齡狀態,在未能分辨公母前,暫時以小容器飼養

---------------------------------------------------------------------

10/4

這次檢查發現有一隻幼蟲已轉三齡

一般來說母蟲前期成長都會比較快,果然可見幼蟲背上明顯的卵黃(抱歉未留下照片)

另外兩隻二齡蟲,有一隻頭幅較大,應該是公蟲

置於頭幅小的,也沒看到明顯的卵黃,故暫時以公蟲規格飼養

目前公蟲皆置於750cc容器中,食材仍是雲芝菌木屑

濕度部分為可握成團不滴水之情況

11月底12月初應該會再次確認並檢驗食材腐朽程度

到時候對性別判斷上應該會更準確

---------------------------------------------------------------------

2019/1/10

這次沒打算換木屑,想就這樣順順的養下去(其實是也不知道換甚麼,也懶得再調木屑了呵呵)

由於抓出來看純屬好奇,所以沒有也留下幼蟲玉照,但就當時紀錄公幼蟲約是6.2g,母幼則沒有特別測量

歐對,有一隻母蟲居然羽化了= =

但半個月後莫名其妙的死了,現在剩下剛好一對幼蟲,希望能順利成長

---------------------------------------------------------------------

2019/2/13

這個時間點還沒化蛹,至少可以確定沒有搶冬了

公蟲這次量約6.5g,我想應該是末重了

看起來要養破50mm還真有點難啊(搔頭)

---------------------------------------------------------------------

2019/3/6

發現公蟲前蛹,但沒特別抓出來拍照(我真的是故意的...)

2019/3/10

公蟲化蛹,母蟲看起來剛做好蛹室

這次有把公蛹抓出來量重量,約是4g

但悲劇的是一樣沒留下當時影像紀錄

不過為了觀察公蟲被我抓出來放人工蛹室了

2019/3/28

公蛹顏色加深,母蟲也化蛹幾天

2019/3/29

可能是天氣熱的緣故,公蟲一天內黑了許多,也排了不少體液

預計隔天化蛹,但我剛好離開宿舍,所以等兩天後回來看已經完美羽化了

2019/3/31

粗量約47mm上下,還行啦,雖然比牠老爸小了1cm,但型算還不錯

母蟲部分顏色也加深不少,看樣子鹿角的蛹期都算非常短的呢(但超級小隻的啊)

-------------------------------------------------------------------------------

後記總結

在沒溫控下養這樣馬馬虎虎啦

在木屑亂調又一杯到底的情況下,養這樣馬馬虎虎啦

總計正常未搶冬情況下

鹿角幼蟲期約7個月左右

前蛹約半個月,蛹期大公蟲可能約20天

小公和母蟲我想大概15天就夠了.....

耗材和溫度方面,不是我要說,鹿角真的是佛系神蟲啊

在耗材與溫度都不是優質的狀態下,還能表現出長牙型,體型也不至於太差的蟲種,鹿角應該是台灣NO.1了

親代吃的是純的老雲芝菌,也有溫控,所以如果有下一代的話,也許也會來嘗試用菌養

不過那也是有繼續累代的情況下了(目前意願一半一半,不是鹿角不好,而是有更想挑戰的蟲啊)

至於飼養感想嘛,我只能說

「手上的台蟲開始慢慢出來,讓人感覺到夏天真的近了」(爛死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飼育紀錄 鍬形蟲 台灣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terwinn 的頭像
    peterwinn

    愛兜鍬

    peterwi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