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羽化
來到飼養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令人提心吊膽的環節
甲蟲羽化都有失敗率,尤其體型越大的蟲種失敗機率更高
然後上次飼養毛象失敗經驗,讓我這次更加恐懼XD
為降低失敗率,參考網上資料決定溫控,據說能讓蟲更穩定
但計畫總趕不上變化,這次用的可利亞小冰箱竟然在八月中的時候壞掉......
(X,之後有機會一定換正經一點的冰箱)
好在仍有撐過6月底到8月初這段最炎熱的天氣
8月中後又因為雨季的緣故,氣溫沒這麼熱,才沒讓一切走向最糟的情況
2020/8/20
這天幫兩隻阿肥拍個照留念
公蟲已經化蛹20日,母蟲則為10天,離羽化都還有一些距離
2020/9/7
這天觀察了一下公蟲,從蛹皮外觀已能看到內部發育的角
像毛象這種蛹皮很厚的大兜蟲,基本到羽化前2-3天前
都很難判斷何時會羽化,因為蛹皮實在太厚
很難像觀察獨角仙那樣,在羽化前2-3天就明顯透出底下發育完成的軀體
但大兜一但能用光照出明顯的角型後,就可以確定離羽化就不遠了
預計應該過一兩就會羽化囉
2020/9/8
一早便看到B公開使脫水了
但雖然知道B公很有機會在這天羽化,但因為有要事要忙,還是抱著忐忑的心出門
回來後看到羽化狀況,心先涼了半截
雖然大致上都蠻完美的,但因為小小的燕尾
導致左邊的翅鞘沒辦法成功收進去(搔頭)
啊....好可惜啊
聽幫忙注意的家人說,牠在為了晾翅時往前跑,但因為蛹室前端預留空間不足
有撞到後向後倒的情況,應該也是這樣造成燕尾
可惜歸可惜,這次的經驗卻也很寶貴
人工蛹室只要符合蟲體型,翻身都沒什麼問題
(翻身是大魔王關卡,很多做人工蛹室或天然蛹室開天窗的,都因為蟲沒有地方勾住支撐,翻身不了大爆翅)
但人工蛹室畢竟上方還是開放式空間,蟲會有往前跑晾翅的本能
如果前端空間預留不足,就容易造成撞到前方阻礙
然後向後摔倒,折到翅鞘或翅膀後端的憾事
這點未來在飼養上一定會提醒自己特別注意QQ
真的QQ
補個紀錄,這次B公的蛹期總共38天
2020/9/12
這天一樣有事出門,然後換D母有脫水的現象了
記取B公的教訓,這次特別在事前準備上下了一番苦心
回家後再看,果然一切都很完美
這次的做法是將D母連同人工蛹室,一起放入較大容器內
然後前方和右方空隙塞滿並且平整,讓牠有足夠空間展翅晾翅
翅鞘合的很完美,這種情況內翅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就放心去睡覺等明天起來再看情況了
這次D母的蛹期是33天
2020/9/13
完美羽化就是舒服
今天也順便紀錄一下B公身高
這張沒有卡緊,稍稍有一點空隙,但就差不多114-115mm
重點是完美繼承父輩長角,還是美蟲一隻
(但角還是沒父親直的這麼誇張,如果角末端沒有上翹應該能輕鬆突破115mm,哈)
接下來就等兩蟲睡飽後再進行下一階段囉
造物者真的很神奇,這兩隻蟲的生命週期配合的再完美不過
因為公蟲一般蟄伏都比母蟲久個幾天到幾周
這兩傢伙羽化日相差約1週,絕對能完美的配上,而且堪稱最佳時機
至於A公C母,因為冰箱壞掉也不敢繼續用不通風小容器飼養
現在兩蟲放入原本四隻一起住的3號箱(約14.4L),靜待其變
但那兩隻完全沒有要化蛹跡象(應該是生理時鐘在搞鬼,搞不好變明年這時候出來,X)
也因為不知道那兩隻肥豬甚麼時候才要變身,所以這次毛象的飼育紀錄就先告一段落吧
未來有甚麼新的變化就在各篇文章中補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