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幼蟲飼育
自留的四隻幼蟲,放入XL號防蟲飼養箱(內裝10公升土)後便開啟2個月的遺忘飼育之路
剛好那時候面臨搬家,整理行李到天昏地暗的過程,實在無暇照顧牠們
2019/8/16
第一次換土,把四隻正值暴食階段的大兜幼蟲放在僅有約10公升食物的環境內
得到的結果就是整箱的大便
但這一次換土還是相當令人興奮
4隻幼蟲由大到小分別為94/89/80/71克重
在幼蟲期只過4個月情況下能有這樣的成長相當令人欣慰
相較上一次飼養經驗,這批幼蟲的成長狀況更好
這次將牠們放入3號整理箱(約14公升)的環境內混養,預計兩個月後再次換土
2019/10/10
隔了近兩個月,又在一片大便海中將4隻幼蟲撈起,換新食物
這次換土是少數有留下照片的一次,也為牠們留下了合照
4隻幼蟲(下稱A公/B公/C母/D母)重量分別達到114/107/97/78
算還不錯,兩隻公蟲已順利破百
母蟲成長狀況也很好,大家都非常健康
放在手上已經能感受到紮實的分量
2019/12/20
又隔了2個月換土,這次沒有留下照片檔
但有體重紀錄,A/B/C/D分別是120/110/95/78克重
依然是3號箱繼續混養
2020/2/1
這次有留下照片
A公/122克
B公/113克
C母/97克
D母/79克
繼續順利成長中,換土條件相同
2020/3/7
這次沒有圖片,僅留下體重紀錄
也是歷次體重最高的一次(算了算差不多在孵化後1年的時後,體重達到顛峰值
A/B/C/D分別有128/117/101/83克的重量
接下來進入幼蟲期的最後半年,仍繼續以相同條件混養
2020/5/3
天氣逐漸變熱,幼蟲期也接近尾聲
因此這次換土大概知道,幼蟲們的體重應該不會再上升了
筆者自年初考研究所到3月份入伍當兵,實在無暇照顧幼蟲們
否則說實話19年10月那次換土就應該分裝兩箱4號箱(約9公升)飼養較為妥適,畢竟4隻百克大肥蟲關在14公升的3號箱實在也委屈了點
這次A/B/C/D分為122/115/100/79克
下降幅度還在正常範圍內,算是持平了
2020/6/27
由於天氣越來越熱,4隻幼蟲們又屆化蛹(孵化後約15個月了,按上次經驗會在幼蟲期約18個月後化蛹)
這次決定將牠們送入冰箱溫控,避免溫度太高導致羽化失敗(前年底慘痛教訓)
但因為筆者我的冰箱空間實在超級小(就可利亞那款......黑蟲倉庫有專文介紹)
想將3號箱直接放入是天方夜譚
因此將公蟲放入3公升保鮮盒,母蟲放入2公升保鮮盒後送入溫控
當然將屆化蛹的大兜蟲放入如此小的容器內,會有是否能成功做蛹室的疑慮
但參考日本甲蟲雜誌Bekuwa
飼育家 爆発栄螺 實驗將老熟毛象幼蟲放入體積2000cc左右,高度6.5公分容器中皆可平安羽化
(後來在網路上也有找到這位飼育家的部落格和飼養紀錄 http://www.asahi-net.or.jp/~pr2m-tnd/kuwabaka2002a/megasoma/elezou2.html )
這表示毛象可以在小容器中成功羽化(據BeKuwa文章上所說毛象蛹室為蛋型,且其頭角在羽化時為捲曲狀態,數日後才會漸漸攤平,因此只要容器底長度能夠略大於其成蟲體長即可)
另外觀察其他飼育文章,一般110-115mm大小的毛象,蛹室長度也只有145-150mm左右,也佐證了上述說法
不過不管他說的是不是真的,現階段我也只能嘗試了
畢竟溫控空間就那麼小,如果真的發生可能折角等狀況,就到時候再來做人工蛹室救援吧
這次A/B/C/D體重分別為120/115/91/81(算是末重了吧)
下次預計為8月中底檢查狀況
照上次飼養經驗,屆時應該做好蛹室了才對(孵化後約16-17個月)
下一篇就是化蛹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