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從大學畢業後,因為搬回家還有服兵役等緣故
只好縮編9成以上的蟲口(養太多家人會唸,當兵無法親自照顧問題更大XD)
但心中那顆愛蟲的心並未因此改變,仍想留下一些自己喜愛,也比較好飼養的品種繼續培育
而2018年底曾飼養出個頭不小的毛象母蟲(以下是飼育紀錄)
https://vcking040.pixnet.net/blog/post/212735235
當時也曾承諾再找隻大公蟲來繁殖下去
最後在2019年1月初時自台南蟲店購入體長113-114mm的公蟲來配對,也開啟新一輪的飼育紀錄
第一章--繁殖
找回來的公蟲已經在賣家手上蟄伏約1個月了,因此到家後再睡個半個月左右
約莫1月底時便開始進食
而自己養出來的母蟲是在2018年12月底才羽化,一路睡到2019年2月初才醒
因此兩者睡醒的時間差了約2週
不過這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並不會產生配不到的情況
在公蟲進食約一個月,母蟲進食2周左右時,便讓兩者交配
常看到許多文章說大兜類進食滿一個月再配會比較好
但就這次經驗
我認為只要公母雙方都確實大吃(1天1個果凍,沒得吃會躁動的情況)應該就可以交配了
尤其毛象並不是長壽的物種(成蟲後壽命約半年),與其放到老熟生殖能力下降,不如趁蟲體活力最好的時候便交配繁殖
(重點是這樣母蟲還可以趁年輕多投產幾輪)
成蟲交配時間約30分左右,結束後讓母蟲進食一兩天,就可以投產囉
這次產房選用2號整理箱(約25公升)來進行布置
畢竟毛象體型大又厚實,產房當然要盡量大,並且土夠深
這次投產用了3包10公升兜土,產房底部約5公分是完全壓實,倒置也不會掉落的狀態
剩下的部分就用手壓實壓平,不用特別壓到完全緊實的程度
總之最後土的厚度應該有足足25公分厚,上面務必記得放滿攀爬物(樹皮、果凍台、樹枝都可以)
當然還有充足的食物(2天換一次,1次放2顆果凍),母蟲會把果凍拖到地下一邊生蛋一邊吃
這次產房放了約2週便進行採卵(接著每週重複一次)
採完卵後將土回填繼續投產
然後在布丁杯裝滿土後戳洞,將卵放入等待孵化
這樣做的意義是在耗材有限的情況下(沒辦法佈置多個產房),增加總產量
這次嘗試結果還蠻成功的
前前後後產下70餘顆卵,其中超過9成成功孵化(前幾次採的卵孵化率更高,後面幾次爛蛋率才上升)
代表母蟲進食2週後便交配投產,接著每兩週採卵一次的戰略是可行的
卵期差不多1個月,如果有膨脹基本上就會成功孵化(孵蛋務必注意保濕,布丁杯不鑽孔都沒關係,防止水分流失)
另外很重要的部分是防止蛋螨入侵
投產用的土可以便宜,但最好是新的
新土較不會有螨蟲線蟲問題,拿來投產孵蛋也比較不會造成損耗(當然健康的蛋本身抵抗力強,越後期生的蛋就越容易遭蛋螨吸食)
這種模式下,我從3月中到5月初都陸陸續續有幼蟲孵化
對了,看到不少文章寫說毛象在生產幾輪後需要補配,後面生的蛋才會有受精能力
我覺得這個說法挺值得實驗看看的,畢竟這次毛象後期產的卵爛蛋率比起初時高
但不知道是蟲體老化因素,還是真的需要補配
不過這樣也讓足夠讓我煩惱了,畢竟還是生了近70隻幼蟲需要處理
自己當然養不完,所以陸陸續續轉手販賣給他人或轉贈朋友,交流交流
最後在幼蟲約2齡末3齡初時留下2公2母自己飼養
(p.s.毛象幼蟲生長速度極快,孵化約1個月便轉2齡,接著差不多1個半月到2個月便會轉三齡)
下一篇就是那4隻幼蟲的飼育篇囉